沈玉峰:酒店设计和成本的平衡优化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2016-04-08
AAI国际建筑师事务所项目部总监 沈玉峰
我们AAI公司,其实从最近十年也是得益于整个酒店业的发展,前后参与了有30多家酒店的设计,我们也感觉到跟不同的层次、不同地域的业主合作,确实从我们设计方来讲也是面对着一个很不同的挑战。刚刚刘总也有讲过,说规范有规范的操作方法,还有大量的很多是不规范的操作方法,我想我们设计方应该在这个当中起到什么作用,这是我可能比较关心的话题。
其实关于设计和成本好像是一个比较矛盾的话题,这个话题上建筑师本身的名声不算特别好,因为我们众所周知好像中外的很多建筑,从设计之初的预算到最后建成的成本之间,都是有非常大的差距,最有名的我读书的时候就知道贝聿铭做的华盛顿的国家美术馆新馆,他当初的预算是2000万美金,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最后建成以后的成本是9600万美金,整整5倍。我们在上海的经贸大厦,经贸大厦里头有酒店,经贸大厦最初预算的成本是26亿,最后我看到公布出来的数字是31亿。这些数字都可以看得出来,设计和成本之间真的有非常大的冲突。
所以我想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冲突呢?我自己个人理解,第一,今天这个题目叫“最佳设计和合理成本”,我想说“最佳”和“合理”本身都是主观的词,什么是最佳、什么才是合理?这是见仁见智的事情。所以基于这种非常主观的词语,就会使参与的各方其实很难达成共识,我的观点是,作为建筑师和设计方,就像刚刚尹总说的一样,不但要懂设计,要懂运营、要懂管理、要懂得一些基本的跟这个酒店相关的一些知识面,才能更好的和我们的业主、以及酒店公司一起来达到好的效果。
另外一方面,合理的成本。我觉得合理的成本,其实我也碰到过很多案子,一开始说控制成本,控制成本不是虚的,我觉得经过充分的论证和考虑以后所谓合理的成本这个事情一定要量化,就是成本不能好像是一个定性的东西,一定要是定量的东西,到底成本是多少,这个数字我觉得在设计之初就应该拿出来,而且是要作为各方在推进过程当中的一个硬约束,因为如果失去这个约束的话,其实当初策划定位这个酒店的一系列的立论都可能被推翻,所以我觉得从这点上来讲,合理这两个词是不能够太主观的,一定要让它变成一个具体的数字。
再说一点,我觉得从设计方参与设计和成本的平衡优化这个角度,我也有一个观点,所谓成本,不是光指土建成本,因为我看今天也有一些题目上好像把它狭义的说成是土建成本,我们能参与的,其实从项目的策划定位之初,怎么使这个项目的业态布局它的定位、它的种种的包括将来运营的成本,这些我觉得都是在设计当中必须考虑的话题,所以设计跟成本的关系里面不单单是一个设计跟土建成本的关系,这也是我自己想强调的一个方面。
再有一个,即便是在非常专业的规范的一种项目当中,我本人也参与过这样的项目,业主也很专业,酒店管理公司介入也非常早,所以一开始前期所有的这些定位、这些预算都是给的非常充分,即便在这种过程当中,我本人、我们公司的观念,也不把设计当成是被动的东西。因为其实你知道,高成本跟高回报并不成必然的联系,而设计的价值并不是说一定要用高成本才能实现它的价值。大家都知道从07年苹果的手机出来以后有一个很大的颠覆性的东西,我想说难道苹果手机的成本比其他手机贵很多吗?不是,其实设计的价值恰恰在于在原有的产品的基础上提升它的价值,我觉得这才是设计的核心,我觉得从设计方来讲,即便再一个非常约束的成本下,也是大有可为,有很多可以做的事情,包括如何实现这也是一个,刚刚韩总讲了很多如何实现的细节,这也是我们非常关心的。
最后讲一点我对酒店设计自己的看法和展望,现在随着移动网络的发展,我觉得人的生活是越来越被颠覆了,其实最近每过三五年我们所接触的很多业态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我想作为酒店行业也不会例外,但是我坚信一点,所有的移动互联会带来很多便捷,包括物流的、包括信息流的,但是就人的体验而言是不可能用网络代替的,所以这点来说我觉得酒店倒是在移动互联的背景下有一个非常好的发展的前景。
最近在上海白领阶层当中我了解兴起了一些,最近两三年有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就是周末会全家带着城市旁边一小时范围内的酒店去度假,可能可能颠覆了原来我们五星级酒店所针对的客户人群,我想随着这种趋势的发展,设计在酒店运营以及回报当中的价值起到的作用会越来越大。所以从这个方面,我今天也借这个机会,其实我也呼吁我们非常专业的各个业主方,应该也可以更多的去了解和理解设计方他们也在精益求精的琢磨、去推敲怎么用更好的设计去帮助业主实现最大回报,而我觉得怎么才能实现最大回报呢?首先要让更多的人喜欢酒店,愿意入驻酒店,酒店才能实现更大的回报,所以这点上设计是大有可为的。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